發布時間:2025-09-08 10:40:38作者:超級管理員瀏覽量:2
PE木粉制造過程詳解
PE木粉(聚乙烯木粉復合材料)的制造過程是將木質纖維與聚乙烯(PE)樹脂通過物理或化學方法復合,形成兼具木材質感與塑料性能的新型材料。其核心工藝可分為原料預處理、混合改性、成型加工三個階段,具體流程及關鍵技術如下:
一、原料預處理:確保材料相容性與穩定性
木粉處理
來源與粒徑:木粉可來自廢鋸末、竹粉、稻殼粉等,粒徑需控制在40-100目(過細易團聚,過粗影響分散性)。例如,100目木粉因表面粗糙度適中,與PE界面相容性z佳,可顯著提升復合材料的沖擊強度和彎曲強度。
干燥與除雜:木粉含水率需低于5%,否則加熱時水分蒸發會導致材料內部產生氣泡,降低力學性能。通常采用110℃-130℃烘干1-2小時,減量5%-10%為宜。
表面改性:木粉表面含大量羥基,呈強極性,而PE為非極性,兩者相容性差。需用鈦酸酯偶聯劑、硅烷偶聯劑或相容劑(如EAA、酚醛樹脂粉)處理木粉,形成化學鍵或物理互鎖結構,提高界面粘接力。例如,1%-2%的鈦酸酯偶聯劑處理可顯著改善木粉與PE的分散性。
PE樹脂選擇
類型:常用高密度聚乙烯(HDPE)或線性低密度聚乙烯(LLDPE),因HDPE具有較高的結晶度和機械強度,更適合作為木塑復合材料的基體。
熔體流動速率(MFR):MFR較高的PE樹脂對木粉的浸潤性更好,可提升木粉分布均勻性,進而改善復合材料的沖擊強度。例如,PVCSG-7或PVCSG-8型樹脂因MFR較高,常被選為PVC/木塑復合材料的基體。
二、混合改性:優化材料性能的關鍵步驟
高速混合
設備:采用熱混機(如200L/300L/500L)將PE樹脂、木粉、相容劑、潤滑劑、抗氧劑等助劑在高速攪拌下加熱至100℃-120℃,使助劑充分熔融并分散于樹脂和纖維中。
冷混降溫:熱混后的物料通過冷混機(如300L/600L/1000L)冷卻至40℃-50℃,避免高溫導致材料分解,同時排除水汽,確保顏色穩定。
密煉與造粒
密煉:將混合物料加入密煉機,在160℃-170℃下熔融共混,通過剪切力使木粉與PE充分混合,形成均勻的熔體。
造粒:熔融物料通過擠出機擠出,經水冷或風冷定型后切割成顆粒狀PE木粉復合材料。造粒過程需嚴格控制溫度(如145℃),避免PE分解,同時確保木粉分散均勻。
三、成型加工:賦予材料z終形態與性能
擠出成型
工藝:將PE木粉顆粒加入擠出機,在180℃-200℃下熔融,通過螺桿旋轉將物料向前推送,經機頭擠出形成管材、板材或型材。擠出過程中需控制冷卻水槽溫度,確保產品快速定型。
應用:適用于生產門窗框、地板、戶外家具等連續性制品,工藝簡單、效率高,但產品幅面尺寸受限。
模壓成型
工藝:將混合物料鋪裝在模具中,在高溫(160℃-180℃)和高壓(10MPa-15MPa)下熱壓成型,適用于生產大幅面板材或異形制品。
優勢:熱壓參數易控,產品內部結構均勻,泡孔分布少,物理力學性能優異。例如,熱壓法制備的木橡塑復合材料密度均勻系數大于0.87,濕穩定性遠強于傳統木質人造板。
注射成型
工藝:將PE木粉顆粒加熱融化后,通過注射機注入模具中冷卻成型,適用于制造形狀復雜、尺寸精確的制品,如塑料瓶蓋、玩具等。
要求:需控制注射溫度和壓力,避免木粉在高溫下分解,同時確保產品表面光潔度。
四、關鍵技術參數與質量控制
溫度控制
密煉溫度:160℃-170℃(確保PE熔融且不分解)。
擠出溫度:180℃-200℃(根據PE類型調整,如HDPE需更高溫度)。
熱壓溫度:160℃-180℃(促進PE與木粉界面融合)。
木粉填充量
木粉用量通常為30%-50%,過高會導致分散性差,力學性能下降;過低則成本優勢不明顯。例如,每100份回收PE中加入50份木粉時,需用1%-2%的鈦酸酯偶聯劑處理以改善性能。
助劑選擇
相容劑:EAA、酚醛樹脂粉等可顯著提升木粉與PE的界面粘接力。
潤滑劑:減少物料與設備摩擦,提高生產效率。
抗氧劑:防止PE在加工過程中氧化降解,延長產品使用壽命。
五、應用領域與優勢
PE木粉復合材料結合了木材的天然質感和塑料的耐用性,具有以下優勢:
環保性:可利用廢舊塑料和木材加工剩余物,減少資源浪費。
耐候性:PE基體賦予材料優異的耐水、耐腐蝕性能,適用于戶外環境。
加工性:可通過擠出、模壓、注射等多種工藝成型,滿足不同應用需求。
成本效益:相比純木材或塑料,PE木粉復合材料成本更低,且可鋸、釘、刨,加工性能優異。
本文地址:/701.html